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投资资讯网交易在线 (http://www2.pm001.net/index.asp) -- 书报字画 (http://www2.pm001.net/list.asp?boardid=157) ---- 马占禄毛体书法研究院 (http://www2.pm001.net/dispbbs.asp?boardid=157&id=26522944)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8/30 11:55:00 --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9/6 9:52:00 -- 论毛泽东草书艺术对中国现代书法发展的启发和作用 甘肃省临夏监狱 马占禄
【内容提要】 毛泽东草书日益得到当今书坛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推崇。关于毛泽东草书赏析和艺术之路回顾方面的文章屡见不鲜,而系统地探讨毛泽东草书对中国现代书法特别是草书有什么借鉴意义的文章尚不多见。本人试图通过对毛泽东书法演变过程和书风特征的分析,阐明我们应该从中得到要把草书作为当代书法发展主攻方向,全面、正确、深入地继承书法传统,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坚持书法本体修养与多学科融合并重和书家职业化要适度等有益启示。 近几年,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吸引了更多人关注的目光,尤其“毛体”草书,备受当代书坛和广大群众推崇。毛泽东被公认为是一位“无意求书名而闻名”的书法大家。2000年12月由《中国书法》、《书法导报》联合组织的“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家”专家评选揭晓,毛泽东的狂草名列第五,其在当代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全面系统考察毛泽东走过的书法艺术道路,深入剖析其书风特征,无论对认识二十世纪书法的特质,还是对指导当代书法发展特别是草书创作都大有裨益。 一、毛泽东书法形成的演变历程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经历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他的书法形成的演变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前的青少年时代。这一时期,毛泽东接受了国学传统教育,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基础。他广泛研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书帖,苦练柳书、欧书、颜书和魏碑。从中央档案馆收藏他1920年前30多封书信的手迹来看,多为楷体。如1913年的楷书《离sao红》和行楷《讲堂录》,1915年书写的《十六字铭耻》和《致萧子升》的信,以及1918年的《夜学日志》题字等。 第二阶段是1921年到1949年。这期间由于流动性大、斗争严酷等历史原因,毛泽东留下的书法作品不多。但这是毛泽东书法艺术从技法到风格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这期间他的书法字体大小变化丰富,骨力劲健,斜中求稳,讲究气势。有时显得锋芒毕露,跨行跨距,无拘无束。如他写的“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大字行楷。至于《沁园春·雪》等更是震烁古今的经典佳作,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第三阶段是1949年进北京后到晚年。毛泽东遍览历代名家法帖,最终把目光紧紧锁定在草书上。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一时期他从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借出大量草书原作、阁帖及印刷品,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傅山、于右任等草书大家之作都曾寓目,特别是对怀素的狂草情有独钟,笔下习气渐脱,由险绝复归平正,向平淡、典雅、高远的人书俱老的自由之境迈进。这一时期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主要作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西江月·井岗山》和《忆秦娥·娄山关》等。 二、毛泽东草书特征 从已发表的毛泽东部分书作看,毛泽东草书有风格独特、书文并茂、书如其人和帖面碑底的明显特征。 (一)风格独特。康德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就风格”。毛泽东书法自创一格,放在历史的纵线和当代横面中比较,尽管论者说其有二王的秀逸,孙过庭的俊拨,旭素的狂肆,苏黄的深厚,董其昌的洒脱,但毛书的总体面貌皆与其中每一个体相去甚远;与当代的舒同、郭沫若、沙孟海、林散之更是殊途异趣,这是哪怕外行人也一目了然的。尤其是其狂草,张旭、怀素之后毛泽东一人而已,至如当代“草圣”林散之晚年主攻的也是“大草”,狂草也未涉及。 (二)书文并茂。毛泽东墨迹以书信、题词、手稿和自作诗为主,其精品尤以自作诗词为多,如写给董必武的《清平乐·六盘山》、《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他善于以不同风格的书法去体现不同风格的文字内容,如“到中流击水”的酣畅,“缚住苍龙”的气慨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书文一体,诗以书载,书以诗传,相得益彰,“书文共载道”。 (三)书如其人。毛泽东一生在诸多领域取得伟大成就,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书法作品中哲理、诗情、兵象并见,整体有一种“领袖气概”。其笔下大小、曲直、动静、奇正、开合等对立因素很好地统一起来,让我们领略了一名伟大的辩证法家的过人之处。毛泽东以浪漫主义诗情贯注书作,喜怒哀乐皆见于书,体现出书家超理性的充沛感情和精神力量。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富于高超军事和政治斗争艺术,正如沈鹏评其书法“着眼总体战略而不拘泥一城一池之得失”,[2]因此,他不避锋芒,笔画中常出现一般书家禁忌的“长枪大戟”,作品别具兵家气象。 (四)帖面碑底。众所周知,毛泽东草书得益于怀素最多,似乎是典型的“帖学”。但是,仅有帖学营养,毛泽东的草书是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一是从其成功的作品看,其结构多属魏碑“斜画紧结”一路;用笔不是一路使转,而多用逆锋、方折、断笔等笔法,也得益于魏碑。二是从早期作品看,如1918年的《夜学日志》题字,明显地展示了其碑学的功底。 三、有益的启示 或许有人认为,毛泽东书法得到那么高的评介,是笼罩着政治光环,是书以人重;如此领袖人物几百年、几亿人中才有一个,其成功经验没有普遍意义。殊不知任何特殊性中都包含着普遍性,否则,譬如怀素是和尚,书法有禅意,我们都不当和尚,其书也不可学了。相反地,我认为毛泽东书风对当代书法特别是草书发展有以下有益启示: (一)要积极开创崭新的草书鼎盛时代。毛泽东在书法上能有这样的影响地位,与他以草书特别狂草作为主攻方向的睿智选择是分不开的。草书难度大,以前学书者拥有的资料匮乏,对草书丰富笔法的掌握无从下手;不象当代出土的资料越来越多,印刷品与真迹相比惟妙惟肖。所以,敢于涉足者少而又少,尤其狂草在书史上可观者仅数人而已。正是这种稀缺性,给有志者予极大的作为空间。毛泽东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而主攻草书又适合他的修养和个性,加上充分利用资料上的优势,迎难而上,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笔墨当随时代,书法家要在浩瀚的书法时空中选准位置,才能留下美好的痕迹,跻身书法史。随着电脑的普及运用,书法的实用性进一步削弱,相应地对艺术性的要求增强。草书作为书法五体之一,其艺术性是最强的,与实用拉开的距离最大。在当今这样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里,因草书更具有可塑性、多变性和节奏感,所以最能体现书家的艺术构思、心灵的律动和情感的宣泄,更能吻合现代审美意绪。我们希望有更多书家把最终的目标定位在草书,尤其是狂草上,甘于寂寞,用几十年时间,打好诸体基础,象毛泽东、林散之那样字内、字外功夫并重,晚年专攻草书并独树一帜。我们希望草书领域群星璀璨,有更多的大师、更多的精品,开创出一个崭新的草书鼎盛时代。 (二)全面正确地继承书法传统。当代书法品评包括全国性书展评审,也重视作品的师承关系,强调要从传统中来,但这种品评多为“瞬间判断”,常停留在技法层面,对作品中包含的人格和文化气息重视不够,不能提倡对传统的全面继承。我认为,书法传统可分为“精神传统”和“笔墨传统”。“精神传统”是传统的根本所在。要克服一讲传统就是用笔、结构、章法等纯技法传承的倾向。传统书法历来重视人的主体性,提倡人书并重。我认为,只讲“书如其人”是片面的,要讲“人书一体”。因为,书法有时候是正面地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和文化素养,如“二王”、颜真卿、毛泽东等。有时是侧面甚至反向的反映,典型的如褚遂良,其为一介英武将领,而字却秀如婵娟;又如张瑞图性格内敛圆通,书法却刚劲方折、锋芒毕露,这又是一种书法对人的补偿性反映。以人的整体性发展来促进书法的进步,从优秀书作可见书者优秀的人格所在和美好的情感。这是书法高于其他艺术的地方,也是毛泽东书法在当代书坛之杰出所在。毛泽东所在的时代其实钢笔、铅笔已普遍使用,他本人也是多种书写工具并用,但这丝毫不能影响他的书法发展方向,没有把书法当成纯艺术来创作,而是达性抒情,毫无取悦观者之意。其视觉效果尤其是作品的人文气息毫不逊色于古人,甚至有所超越。当代展厅中的书法作品,似乎每一个人风格都很突出,很有“视觉冲击力”,但放在一起就互相湮没。究其原因,就是书者只是着力于技法的修炼和创新,而不是人书兼修,不能着眼于全方位接收前人好的气息,培养自家气象。总之,我们不能以时代的变迁,书法实用性的退化为借口,退而求其次,把书法只是定位于“艺术”,应该把书法放到是否有丰赡人文含量的高度来评判和锤炼。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轻视笔墨传统。相反地,精神传统要以笔墨传统为载体,二者虚实相生。具体地讲,如我们临二王,在学其技法的同时,要学习其魏晋风骨和自由精神;我们悟到新时代需要“秦汉雄风”,就应投入到秦篆汉隶的书法本体学习中去。 (三)弘扬锐意创新的精神。毛泽东虽无意当书家,但其写字却有很强的“以我为主”的创新意识,较早地有自己的风貌。我们要从毛泽东草书的这一成功重要经验中等到启发。一是增强“我有我体”的意识。中国书法素有提倡创新的传统,对王献之、米芾、郑板桥等有创新意识的书家特别推崇。有无自家面目,是一个书法家成功与否的关键。当今,我们应大力弘扬这种品评标准和创新精神,鼓励书家敢与古人争一席之地,不怕挫折与失败,锐意创新,独标一格。二是学习传统要注意把握“核心”,做到遗貌取神。毛泽东在与舒同谈论书法时说:“书法这门艺术,要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3]在方法上,毛泽东特别注意以目代腕,以细致观察、深入分析和整体把握为主,不作低效重复的亦步亦趋的描摹,这也给我们在学习传统中如何有效“取神”以启示。三是要打破框框,广取博收。清末民初以来,碑帖之辩愈演愈烈,或抑帖扬碑,或重帖贬碑,甚至至今还有人主观认为学碑者不利于在行草方面发展。[4]但毛泽东不拘泥于此,只要是优秀的成分他都吸收为已用。时至今天,我们更不要有任何理论上的迷信,不论是帖、是碑、是经;无论是经典的,还是民间的,我们都要努力找到合适的方法用其所长,化为我有。虽然,行草经典以贴派为主,但帖派到赵、董,尤其发展至馆阁体,已文远胜于质,流于虚弱,以碑之古质补之,可以纠偏。事实上,再如当代“草圣”林散之也是以碑的骨法用笔入草的。这种方法我们仍然可以借鉴。 (四)坚持书法本体修养与多学科融合并重。张景岳:“人们常爱说,一个人的艺术创造是这个人全人格的体现。……如果没有深入的艺术修养,完善的人格是无法表现的”。[5]学识修养是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与书法本体的人格修炼相协调,才能通过书法形式展现出来。对于书法家,书法本体学习与创作是其书法生涯的最重要之修养。毛泽东对书法本体的学习投入巨大的热情,甚至废寝忘食。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在历史长河中多少领袖、诗人、哲学家等伟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书法大家。与此同时,毛泽东书法成就又是与其文学、哲学等方面修养是分不开的,其书法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审美,更有传播文化思想等功能。当代书法有以展览为主导形式的趋势,由于有的书法家修养局限,展品中有的内容不讲究,特别是自作诗文所占比例特别少,书法的“书文共载道”的功能明显被削弱。如果我们坚持书法的“精神传统”,站在“人文书法”的高度,那么,当代整个大文化发展趋势是中西融合、多学科交叉,书法也必须与文学、哲学、音乐、绘画、武术等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书家起码要熟悉甚至精通书法以外的相关的一门或多门学科,使之与书法本体相参照、相融合;做到广取博收,字外、字内功夫并进。特别要以文学提升精神品位,以史学深化见识,以哲学求得正确的思想方法,以绘画参悟提高笔墨效果的理法,以音乐、舞蹈体察时空合一的节律美,以山川游历贴近自然,拓宽胸襟,以武术培养生命元气,等等。书法的功能也应该提高到“树人”的高度,大力拓展其传播文化思想、陶冶情操甚至健身娱乐功能。除办展外,可以经常举办书法与文学结合的专题笔会等活动,进一步重视各种商业、文化和家居场所特别是旅游景点所用书法、联文的优选,提倡高品位的书法收藏,提倡书法家自作诗文,等等。 (五)书家职业化要适度。书家要专业化,这是肯定的。但要不要职业化,对这个问题就有各种不同的答案。类似问题文学界、体育界也存在。当今国外体育界似乎没有象我们把体育搞得那么职业化,甚至政治化。一些国外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有更多的意义是自娱自乐,有企业参与运作或赞助,也是自愿的,不象我们政府那样大包大揽。我认为这是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现在职业化书法家人群,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各种学校的书法老师;二是省级以上书协驻会书法家;三是自由职业书法家。在书法实用性日益减弱的今天,书法教育十分重要,书法师资作为传承书法的载体,显得十分重要。而其他两类职业书法家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而我们更要看到的是其局限性。解放后中国书协推迟了很长时间才成立,据说,就是因为毛泽东认为书法不必要成为一种职业。[6]如果我们把书法定位为“人文书法”(相对于“艺术书法”),那么,职业书法家在人生舞台拓展、综合修养提高方面就显得相对困难。因为没有作为其他角色介入社会,人的阅历相对是苍白的;而不能兼具文人、诗人、画家等多种身分的书家,在知识结构上就不能更多元化、合理化。而非职业书法家把书法当余事,以学养书,以人生阅历养书,不斤斤于技法的雕琢,作品自然而然会少一些“做意”,多一点大家气象。正如毛泽东无意于书家而以书名世,没有其波澜壮阔的人生,没有理论、诗歌等方面修养,就没有毛泽东的草书成就。当代其他大家如启功、沙孟海、林散之等也非职业书法家。当今职业书法家中罕见大家“浮出水面”,似乎都可以作为书家要适度职业化的佐证。 参考文献: 王鹤滨《行草书圣毛泽东》 张荣盛、冯都《毛泽东与书法》(摘自《党史文苑》,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10/30 9:56:00 -- 浅谈学习毛泽东书法的认识和感受
甘肃.马占禄
我做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钟情于对毛泽东书法的研究和习练的痴迷者,现将学习的情况及体会进一步和同仁者进行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和不断探讨。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体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成就,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词人,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艺术家。他的很多笔迹手稿都成为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更有收藏价值。自他老人家逝世到现在,学习研究他的书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是源于毛泽东的巨大影响和非比寻常的魅力人格,一方面乃是因为毛体书法具有的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对欣赏者的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由于毛泽东 书法在技法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书法界对毛体书法存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毛体书法的特殊地位是谁也不可替代的,很多人带着对毛泽东书法的无比热爱和之情,在学习和研究毛体书法。 一、对学习毛泽东书法的点滴认识。 20世纪90年代,在邵华和毛新宇的支持下,全国组织创办了第一家毛体书法研究机构,经过众多毛体书法家、毛体书法爱好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毛体书法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毛体,其势如星火燎原,迅猛异常。毛体已经冲破当年一小部分人的偏见和困惑,已经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毛泽东是东方伟人,也是世界巨人,因为他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他在书法方面独到的艺术造诣,毛体书法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尽管在书法界个别人对毛体书法的价值和评价各说不一,但就毛体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还是基本一致的。我本人爱好和研究毛体书法数十年,对此也算有较深的感受和体会,我觉得毛泽东书法价值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和更广泛的领域。通过学习我认为,学习研究毛体书法要做到如下两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对于毛体书法,我们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既不要因为领袖的巨大影响而把毛体书法无限夸大乃至神话,也不应随便否认毛体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毛泽东一生奋斗求索的墨迹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他承载了二十世纪丰富的历史内容。毛泽东书法既是一部思想史、革命史,又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 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内容包括文件批阅、文章草稿、书信往来、题词题字、自作诗词和古诗词书写。可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不同阶段。到晚年,毛泽东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取百家之长,抒自我胸臆。力屈千军,韵高万古。千帖览尽皆觉小,掀翻群峰为自峰,超越古人,今能胜古,在创新不已的大道上奋进。毛泽东草书具有大气磅礴,浪漫流美、气象恢弘、结体夸张、章法多变等特点。 在毛体书法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人提出了了毛泽东书法在上个世纪占有三个第一:气势恢宏第一、章法多变第一、社会功效第一。在第二届毛体书法高峰论坛上,又提出了毛泽东书法的三个完美: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思想和情感的完美表达;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是书写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毛泽东书法的三个来源;一是,充分的利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特艺术;二是;自然界的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和他个人经历相结合艺术;三是,跨越传统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斗争艺术。 毛泽东书法有三个基本成因:一是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长期书法实践的结果;二是毛泽东书法是时代风雨洗礼的结果;三是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天赋、学养、胆识、人格、胸襟气度和至高无上的领袖地位所生成的结果。毛泽东书法的三个巨大支撑点是,一个是他的创新精神,一个是他的豪雄之气,一个是他的天从聪自然。 毛泽东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三大典范:毛泽东书法是继承传统,学古论今,并能推陈出新的典范;毛泽东书法是反映时代精神的典范;毛泽东书法是开创一代书风,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典范,具有创新性、时代性、人民性三大特点。 毛泽东书法已经融入了中华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体文化中蕴含着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智慧,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动体现,是革命史的记录。因此,毛泽东书法具有重要的史料收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弘扬毛体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需要,是传承毛泽东思想的需要,是新时期人民大众文化审美的需要。 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从古至今哪一个书法家的代表作不是出自草书呢?如(三希堂)。中国几千年书法发展史上共有三个书法艺术高峰,第一个是以王羲之等为代表的晋代书法,第二个是以怀素、张旭为代表的唐代书法,第三就是以主席为代表的(包括林散之等人)的当代书法。以草书而论,毛泽东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和,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功力,个性,传统,章法,神韵,等来评,前无古人,现尚未见来者,其集张旭,怀素,解缙,之大全。兼毛个人之霸气。别人是很难写到,的确很美,是传统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当然,毛主席的字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这一点不容置疑,因为任何大家都是有一点半点的不足和败笔都有的。因为人无完人,书法也是同样的。至于说到毛主席书法的功底,其实并不是有些人所想当然的那样,说是缺乏楷书功底。其实有远见卓识的书法家,一看作品就能看出其作者的功底及基础。看出字如其人、字如其功、字如去根的。若你再不相信那你去韶山看看,毛主席读高小和师范时期的楷书,就一目了然。进而试想,当年中共一大上,为什么是毛主席做书记员?大概不完全是毛当时的政治地位使然吧?评价某一个人的书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好恶来说的。一幅作品,一个人的书法,一种字体,喜欢程度不一样,对其评价差异很大。但只能说大多数人是否喜欢,就是一个标准。书法与人品有无关系?既然有但不能绝对化。应该说蒋介石的字也是很不错的。所以,窃以为不要把毛泽东的人品与书法绝对地挂起勾来。不要把对毛泽东本人的看法绝对地与毛泽东书法挂起勾来。如果绝对化,就会造成把对人的看法描述成对某人书法的看法。对毛泽东的书法的看法?要形成绝对统一的意见是不可能的。就是对古人的著名书法家,喜欢程度差别很大。如果说毛之书法,是一座高山,一片大海,那么,每一位欣赏者,由于学识、观赏角度、审美的能力不同,从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可把握全部。因此,其观察欣赏的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也有人提出质疑。对于一幅作品的评价,观者的程度不同,看作品的角度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其评价也不同。书法这就要看多数人的看法,即大多数人“公认”的看法了。也有人说毛泽东书法败笔多,其实毛泽东书法没有败笔的,因为历代书法大家,书法次品当时人们就废弃了,也没有他人所收藏。而毛泽东伟人的气魄,人人一字难求,哪怕是次品也不可能废弃掉,因此流传下来。 毛泽东生前提出“百花齐放”。笔者认为对毛泽东的书法,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来。书法最能体现书法情感的是草书,次之是行书,其它字体再次之。草书对笔画的要求弱化了,用符号代表的多了。就看书者能否挥洒自如,情感奔放。毛泽东的草书,从符号的角度讲,中规中矩,错误不多。从书写自如程度讲,一挥而就。加上有少年的楷书基本功(草书笔画中用板桥体较多)、经常用毛笔。所以作为毛体书法,应该是完全成熟的。 单就书法来讲,唐人达到了最高峰。但宋以来书法家很多,苏轼就是其中一也,他的字众人评价很高,为什么?主要是诗书合一,诗的造诣很高,加上字就有了天下第三行书。毛泽东的书法意义也在这里,他的字、诗、伟人(不是指人品),就成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从这个角度讲郑板桥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与画竹结合起来了,给人一种“竹节松风”的感受。我们说,毛体不易学亦难精,原因就是一般人缺乏毛泽东的后二者的条件。也不学板桥体,同样道理。 (二)、理想目标到位。 学习古人的碑帖贵在先“入帖”后“出帖”,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中国书法的灵魂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习毛泽东书法也是如此。继承是手段,发扬光大才是最终目的。就目前毛泽东书法的学习研究现状来看,很多人都以尽可能写像毛体为第一要务。这从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来看是无可厚非的,但若是将写像毛体作为终极目标,则无疑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学习毛体书法更多地是要学习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和他的书法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和胆魄,因为毛泽东是创新的高手,善变的奇才,毛泽东真正达到了人不能到而我到之,人不能放而我放之,古今无一能及。学习 毛泽东书法而不是以完全学像为能事。事实上,由于一般人从根本上缺乏毛泽东那种胸襟、学养和气概,即使从表面上可以达到“逼近”毛体的程度,但骨子里边的东西,也就是内在的精神气质是无法达到的。再者说了,所谓“形神俱似”也只是对自己临摹学习阶段的一种普遍要求,通过临摹,可以领会笔法和掌握结体以及感受章法气势等等,最终还是要在前人或他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身。他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骨和韵致,也最终有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舒缓,行草圆润流畅,笔力劲健,故有“明朝第一”之称。 由此看来,学习毛体书法,如果仅仅出于对一代领袖的无尚崇拜心理,毕其一生,以大致学像毛体书法的形质为目的,而忽略了毛泽东所指出的要“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则是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不相吻合的。所谓形貌易得,精神难求,正因为难,能够不断追求,所以才显得可贵。因此说,学习毛体书法的根本意义在于学习毛泽东重视传统,勇于创新和将书法与自身文学才华完美结合的艺术精神。 学习毛泽东书法,就要学习毛泽东书法活的灵魂。个人认为,不如毛泽东书法,不是毛泽东书法家,等于毛泽东书法,也不是毛泽东书法家,只有超过毛泽东书法,才是真正的毛泽东书法家。 当下,有一些人动辄就把自己称之为“毛体书法第一人”,而我们细观其作,也无非是把毛主席的作品临摹得比较相思而已,根本上缺乏自身的创造。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临摹古人的作品,哪怕形神俱似,也不过是临摹。而临摹毛泽东书法,只要写到六七分像,就觉得很了不起,甚至认为是一种创造。这实质上就是对毛泽东本人和其书法的无尚崇拜和有意神话之后的心理反映。多年以来,没有出现真正在毛体书法的研究和出新方面卓有成就的书家,往往就是这种心态作用的必然结果。 因此说,我们对于毛体书法,我们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更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我们要符合历史事实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毛泽东书法,对于学习毛泽东书法也同样需要有本质上的认识和观念上的突破。因此在学习毛泽东书法要学会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去伪存真,吸取精华,要创出一条新路,写出自己的作品。 二、学习毛泽东书法的感受 学习毛泽东书法是我一生的选择,学习毛泽东书法能激励人奋进、提高人的整体素养,养浩然正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精华。因此对自己感受颇深。 (一)、以“书法艺术”的规律解读毛体书法 毛体书法是毛泽东创立的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特征的书体。什么是毛体书法也已经 到公认的定义。但我认为,从如何提升自己习练毛体书法的水平方面来看待毛体书法,应尽可能地抛开非书法艺术范畴因素,而应在书法艺术的范畴内,以毛体书法的艺术性为主体,实事求是地来研究探讨和学习毛体书法。即把这种毛体书法与王羲之、颜真卿书体一样来看待,基于此再遵循书法艺术的规律去练习。如今毛体书法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一种人们喜爱的一种完整的体系,最终还是在于毛体书法本身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因为喜爱毛泽东而去喜爱毛体书法。这份资料我想大家也看过;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收藏最多的东西就是碑帖,拓本、影印本碑帖共600余种,认真看过的有400多种,其中反复研读的有王羲之、智永、怀素、欧阳询、张旭、米芾、宋徽宗、宋高宗等的书帖。“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是他时常批阅的。可见书法是他一生的至爱。在此基础上,毛主席将其感情、理性、技法统一于笔端,书写了诸多文章、书信、诗词、题词、批注等书法手迹达10万多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书法艺术财富。由此可以看出,毛体书法是毛泽东一生对书法艺术极端热爱并刻苦实践、大胆创新形成的。因此对待毛体书法既不能不加以学习研究而否定毛体书法的成就;也不能因为对领袖的崇拜和热爱,而用非艺术性的语言来品评毛体书法。只有以艺术性为主线来研究毛体书法,才能揭示毛体书法的风格特点、艺术特征和艺术成就,才能挖掘毛泽东对书法艺术的贡献所在,才能发现毛泽东的书法实践对我们学习书法的有益启示,才能体现我们研究毛体书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毛体书法 从目前大批史料来看,毛泽东对书法从小至老喜爱有加,孜孜不倦。从青少年到老年对书法艺术喜欢到痴迷的地步。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征战之时,更不论建国后的安定时期,他一有时间就观摩碑帖,并心追手摹。1949年,他把老部下朱光为他书写的“书法家之府”改为“书法癖之府”,可见毛泽东对书法的喜爱和痴迷的程度。 毛泽东临帖读贴终身不怠,对书法的学习、研究、创新伴随他的一生,从未间断。尤其是建国后阅读字帖和习字几乎成为他工作之余的主要休息方式。我们说“学无止境”,而书亦无止境,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这种终其一生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们广大毛体书法人永远学习的榜样和典范。 (三),以“书以达情”的境界感悟毛体书法 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法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把字写工整清楚谓之书以达识;第二层次,能把字写得漂亮谓之书以达美;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在把字写得漂亮的基础上能通过字的形体表达出书者的思想感情谓之书以达情。毛泽东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特点是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达到了“心忘于手,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的境界。 我在大量研习毛泽东书写的古诗词和他的自作诗词时发现一个现象: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从结字到布局没有面貌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甚至同样内容的题材,面貌风格完全不同。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毛泽东书法基本功的深厚、对书法艺术语言掌握的精熟、对笔墨掌控的娴练;而且体现了他的书写形式始终为其书写的内容服务,随书写内容的不同而不同,随书写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书写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的书写形式始终以表达思想情感为最高目标,能够熟练地以书法艺术语言为载体充分地表现和反映他书写时的思想和情感,直抵书法艺术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书以达情。这就是毛体书法作品吸引人、鼓舞人、激励人、让人百看不厌的原因所在。 例如:通过《长征诗》书法用墨的饱满、字形大小的变化,我们可想象出二万五千里征途长长的、壮美的画卷;通过《忆秦娥•娄山关》狂草笔法和渴笔的极致运用,可感受到当时革命战争的悲壮;而透过《蝶恋花•答李淑一》笔墨的凝重可让我们感觉到诗人当时书写时的肝肠寸断。
(四)、以“干一大事”的心态弘扬毛体书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我特别喜欢并做为了我做事创业的座右铭:“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也许在毛体书法方面有一定的天赋,由爱至极,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要把毛体书法的艺术研究及习练创作和推广做为自己一生追求的大事业,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是坚持对毛泽东手迹的读贴临贴。遵从书法的艺术规律,在读贴临帖上下工夫,力争做到“读有所得,临有所获,日有所悟,出神入化”。我深知学习书法不会一蹴而就,必须下苦工夫。毛泽东70年如一日,在书法的道路上勤恳研习终就大成。毛泽东的书法历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没有止境,更无捷径。学习书法即使天分再高,也必须勤奋下工夫去学去练,去研究,才能有所获益。在日常习练中,我是把《毛泽东书法字典》、《毛泽东手书古诗词》、《毛泽东诗词书法》这几本书当做字贴去练习,反复比较每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与特点,并注意考证每个字的写法在毛泽东手迹中的出处。 二是坚持对传统书贴的练习。因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是继承和创新的典范,习练毛体,我们更应遵循毛体发展的历程,去研究和临摹对毛体书法的形成影响较大的名家法贴,做到活学活用,追求手写时因熟而生巧的玄妙境界。近年来,我对张旭的《古诗四贴》、《般若密多心经》;怀素的《自叙贴》、《论书贴》、《小草千字文》及“二王”的法贴反复临摹,并注重与毛体书法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我感觉到自己在挥毫毛体书法时才能有的放矢、字出有由。 三是坚持用毛体书法进行创作。近几年来,我先后用毛体书法创作完成了《三字经》《百字姓》《千字文》《道德经》等书法长卷及近百首经典诗词的书法作品。在创作中,遇到拿不准的字就查《毛泽东书法字典》,力争每个字的写法都符合毛体书法的规范写法,并且对同一作品中相同的字采用不同的规范写法。 同时,我在研习毛体书法的基础上,广泛阅读与毛泽东相关的文化书籍,以文化浸洇书法,以此不断充实践行着自已“干一大事”的毛体书法研究和书法创作的梦想,实现自己人生艺术价值。
|
||
-- 作者:桃花园 -- 发布时间:2021/10/30 22:59:00 --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11/3 11:00:00 -- |